【雨花街道】“赏传统建筑 品历史文韵”——走进科举博物馆活动

时间:2023-02-17 15:21

科举是什么?古代人的考试有分为哪些等级?殿试由谁监考?……带着这些问题大家来到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实地寻访,在雨花社区红色文化志愿者刘老师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访之旅,感受科举文化的气息。快来看看大家一天的收获吧~

大家在领取到任务书之后,便紧跟刘老师的步伐开启了科举博物馆寻访之旅。走进场馆,沿坡道的狭长空间环绕而下,首先映入眼帘的竹简墙和瓦片墙。刘老师告诉大家,“竹简墙”象征着古代科举士子要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“瓦片墙”形似鱼鱗,又似龙鱗,寓意科举考生“鲤鱼跳龙门”坎坷的过程。

“德行敦厚、学业优敏、操履清洁……”从这些镌刻在瓦片墙上的词语可以知道,古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跟如今一样,不仅要求品行端正、成绩优异,身体素质也要过硬,所以从古到今,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全面发展型的。(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,孩子们一边聆听刘老师的讲解,一边完成任务书内容。)

“为国求贤”展区以编年史的方式,展现科举的千年发展历程。在这里,看到了平时耳熟能详的周文王拉车八百步求得姜子牙、刘备为求诸葛亮儿三顾茅庐的故事模拟场景;听到了中国科举制度从创立、完善、改革与停废的全过程介绍。

(除了老师的讲解,任务书的完成还需要孩子们自己在馆内观察发现。为了快速准确的完成,大家在场馆内开启了“侦探”模式,每一个小细节都不错过,看的特别仔细。)

“金榜题名”展区,大家体验了现代技术的便捷与强大。数据库尽情搜索自己想查询的各朝代、各地区、各姓氏的进士名单。“金榜题名时”是中国读书人最重视的荣耀。在这里,大家听刘老师讲述了欧母教子的故事;栩栩如生的科举名人雕像,诉说每位科举名人的生平故事与著作,体现出科举选才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。

出了展馆来到明远楼,此次寻访活动就进入了尾声。明远楼是至今为止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,当年考官就是站在明远楼上监督考生的考场纪律。现在,它的两侧恢复了206间科举考棚。作为室外实景展示,大家走进不同字号狭小的考棚,体验当时考生考试的状态,领会到文明的传承自古皆是由艰苦奋斗而来。 

此次寻访之旅顺利完成,大家在刘老师专业的讲解和带领下,学到了平时不易接触到的知识,领略科举制度千年发展与演变;感受古代知识分子寒窗苦读、中举做官的心路历程,感受古代先贤“刻苦”、“勤奋”的励志精神;认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“公平”、“公正”。活动结束时,大家一起合影留念,有孩子不舍离开并表示“下次还要再来!”

科举是什么?古代人的考试有分为哪些等级?殿试由谁监考?……带着这些问题大家来到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实地寻访,在雨花社区红色文化志愿者刘老师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访之旅,感受科举文化的气息。快来看看大家一天的收获吧~

大家在领取到任务书之后,便紧跟刘老师的步伐开启了科举博物馆寻访之旅。走进场馆,沿坡道的狭长空间环绕而下,首先映入眼帘的竹简墙和瓦片墙。刘老师告诉大家,“竹简墙”象征着古代科举士子要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“瓦片墙”形似鱼鱗,又似龙鱗,寓意科举考生“鲤鱼跳龙门”坎坷的过程。

“德行敦厚、学业优敏、操履清洁……”从这些镌刻在瓦片墙上的词语可以知道,古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跟如今一样,不仅要求品行端正、成绩优异,身体素质也要过硬,所以从古到今,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全面发展型的。(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,孩子们一边聆听刘老师的讲解,一边完成任务书内容。)

“为国求贤”展区以编年史的方式,展现科举的千年发展历程。在这里,看到了平时耳熟能详的周文王拉车八百步求得姜子牙、刘备为求诸葛亮儿三顾茅庐的故事模拟场景;听到了中国科举制度从创立、完善、改革与停废的全过程介绍。

(除了老师的讲解,任务书的完成还需要孩子们自己在馆内观察发现。为了快速准确的完成,大家在场馆内开启了“侦探”模式,每一个小细节都不错过,看的特别仔细。)

“金榜题名”展区,大家体验了现代技术的便捷与强大。数据库尽情搜索自己想查询的各朝代、各地区、各姓氏的进士名单。“金榜题名时”是中国读书人最重视的荣耀。在这里,大家听刘老师讲述了欧母教子的故事;栩栩如生的科举名人雕像,诉说每位科举名人的生平故事与著作,体现出科举选才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。

出了展馆来到明远楼,此次寻访活动就进入了尾声。明远楼是至今为止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,当年考官就是站在明远楼上监督考生的考场纪律。现在,它的两侧恢复了206间科举考棚。作为室外实景展示,大家走进不同字号狭小的考棚,体验当时考生考试的状态,领会到文明的传承自古皆是由艰苦奋斗而来。 

此次寻访之旅顺利完成,大家在刘老师专业的讲解和带领下,学到了平时不易接触到的知识,领略科举制度千年发展与演变;感受古代知识分子寒窗苦读、中举做官的心路历程,感受古代先贤“刻苦”、“勤奋”的励志精神;认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“公平”、“公正”。活动结束时,大家一起合影留念,有孩子不舍离开并表示“下次还要再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