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运动会上,59岁的居民赵文麟站在160人的队伍中,伴着《舞动中国》的乐曲欢快地跳着。“站在舞台上表演,那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!”赵文麟说,当天的运动会开幕式给了她这个“健身迷”一个表演大舞台,一众姐妹们那兴奋劲,一天都停不下来。
几年前,赵文麟还是拿着箩筐水桶,在自家农田里种菜的菜农,早出晚归,忙的是一家人的生活。2012年,因为拆迁,赵文麟的家搬到了现在的居住地——雨花台区龙翔路附近。离了土地,不用干农活,赵文麟闲了。在家里每天看电视、做家务,这让生性爽朗的她觉得时间太空,有些闷。
在邻居的介绍下,赵文麟开始在家附近学起了广场舞,接着又开始学习民族舞蹈、打太极拳、舞太极剑、练柔力球,一发不可收。就在记者采访时,赵文麟才刚刚结束了上午的练习。如此5年来,她成了不折不扣的“健身迷”,戏称自己是把健身当“上班”,一般早上8点半就会出现在训练场地,要么跟着老师学习身段,要么就是跟姐妹们研究动作、琢磨技巧。
今年,这支队伍的拿手节目是伴着重庆民歌《黄杨扁担》起舞。12名队员身着绿衣,拿着粉扇,要跳出一段山区里的风土人情。舞蹈整体队列变化多、盘手腕绕舞扇难度也不小,新学扇舞时,几天训练下来,赵文麟的手上竟然磨出了一层茧子。“那个手啊,先是红,后来开始肿,再后来过两天一看,茧子都磨起来了。”赵文麟说,后来一问,才知道是她太紧张了,攥扇子的手太用力不够灵活,扇柄一下下磨着手掌,当时不觉得,回家之后才发现手上一片火辣辣的。
夏建平是这支舞蹈队伍的指导老师,也是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。2015年开始,有着一定舞蹈经验的她走进西善桥,开始带领这支队伍继续提高。夏建平每周上一次课,队员们每周一到周五自发练习。赵文麟等一边学习一边进步,既锻炼了身体,又能跟年龄相仿的姐妹们说说笑笑,日子过得越来越充实。与此同时,她们还吸引了更多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居民参与进来,成为“健身迷”。
这支队伍的队员们全都家住西善桥街道,都没什么舞蹈基础,有的跟赵文麟一样干过农活,拿过锄头钉耙。夏建平告诉记者,这几年,每一个队员都经历过汗如雨下、手脚磨出茧子、训练过后腰酸背痛走路都不舒服的“痛苦”,每一个人都坚持下来。5年来,他们练出了步伐身段、练出了能左右手同时舞扇的灵活手腕,也“练出”了南京市老年人体育节广场舞比赛区选拔赛第二名、全市广场舞大赛区赛第五名的成绩。“虽然不是多了不起的成绩,但能上场表演,还能拿名次,真的是件感觉特好的事情!为了锻炼身体,大家心往一起想、劲儿往一处使,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。”赵文麟说。 (转载南京日报)
本报通讯员 张浩
本报记者 张源源